關乎企業生存的價格戰為何屢試不爽
發布時間:2022-05-20來源:山東液壓馬達轉向器生產廠家
價格低是產品的天然優勢
價格戰,大家并不陌生,互聯網企業打價格戰非常厲害,頻率高,簡單粗暴,還非常有效果,像京東和當當網的價格戰,當年京東一舉就把圖書老大當當給打下去了。
工程機械行業也是價格戰的主戰場,只是沒有像互聯網企業那么影響到人們的生活。而慘烈程度一點不輸互聯網企業。以5.5噸小挖為例,從2018年四季度國產機平均價位23萬元左右,到了2019年上半年,突破20萬,2019年中突破17萬,到了2019年底、2020年初跌破15萬元。6月底,已經聽到某品牌在山東的銷售價低于了14萬元。
另一個某品牌搞促銷活動,所有交了訂金的客戶都可參與抽獎,三等獎為3000多元,二等獎3萬多元、一等獎為8萬多元,兩名特等獎的獎品是SUV汽車各一輛;某日本品牌北京代理商促銷抽獎活動中,購買挖掘機的客戶可以參與獎品為小型挖掘機的抽獎活動;日本另一品牌在河南代理商的抽獎活動中,直接給用戶獎勵商品住房;在安徽一家代理商促銷會中,特等獎高達100萬元,手筆之大令人咋舌。
以前,企業數量少的時候,工程機械供不應求,但是市場總體數量少,生產利潤也大得多,現在工程機械廠家別說像雨后春筍,真像地里的草,長出來太多了,誰都想分一杯羹,有些企業直接就瞄準了低價,你大企業成本高,價格自然就高,我企業小,薄利多銷,你看100塊的利潤,我就看50塊,我覺得也挺好,說實話,在中國這個市場上,價格低就是天然的優勢。
原因
價格戰的主要原因就是產品同質化嚴重,技術門檻降低,能拼的只有價格了。而且中國市場日趨成熟,零部件配套齊全,質量也比過去有了很大進步,與國外的產品差距越來越小。
且國內工程機械廠家大都產能過剩,有些還有很多庫存車,為了消化產能,消耗庫存,只能通過降價來增加銷量,中國蛋糕就這么大,想多分一些,只有價格這個辦法行之有效。
價格戰優點
價格戰不是說一定不好,廠家拼價格的時候,一般來說是用戶得實惠的,即使是大家價格都很低,但也有質量好,價格低的,這樣的企業就會逐步脫穎而出。而那些雖然價格低,但質量太差的,也會被無情淘汰。如果買到了質量差,售后維修頻繁的車輛,那將會很多官司纏身。
一個企業要想參與價格戰,他會通過技術創新來提高生產率,降低產品成本,這也是促進了企業技術的發展。
無法破局
很多人都在考慮如何破局,而真正能夠從價格戰破局的少之又少,比如小挖10噸以下機型,參與者市場占有率增大,意味著其他廠家的銷量縮減,參與價格戰也是被迫的行為,因為那種競爭小利潤大的機型、市場早就被人開發殆盡了,而且利潤大意味著銷量少,市場占有率就少,話語權就小。價格戰的目的就是把別人打趴下,這個市場唯我獨尊,話語權歸我,那我就安心掙錢了,否則會坐臥不安,恐怕被別人抄了后路。
通過技術創新,像華為一樣,可以嗎,當然可以啊,但是又有多少公司能做到呢,價格戰就是大家的技術水平都差不多才會發生的,高維技術對低維技術不會發生價格戰,就像丹佛斯不會對我國的擺線馬達發起價格戰,是一樣的。
公司的使命是掙錢,技術創新只是一個輔助手段,而提高技術水平是一個漫長的周期,投入大,見效慢,關鍵是不一定有多少效果,比如挖掘機上的負載敏感系統,正負流量系統,長期被國外壟斷,國內能做好的屈指可數,這些技術不掌握在挖掘機廠商手里,而是由專業的液壓公司來做,能夠達到國外同等技術水平就已經很不錯了,想超越更是難上加難。
所有的挖掘機配備的液壓系統技術水平,質量水平都差不多,好一點地用進口的,差一些的用國內的,大家的進貨渠道都一樣,誰也不比誰的好。
價格戰進行到最后,將會形成新的市場競爭格局,新的市場集中度,到那時價格戰不再是必須的選項,而各家被迫再提高技術水平,將會是技術上一個新戰場。